【脑病科普】情绪喜怒无常、睡眠昼夜颠倒,需警惕双相障碍共病……

发布人:精神与神经疾病研究中心 发布日期:2023-05-16

昨晚你睡得好吗?”

每年的321日是世界睡眠日(World  Sleep Day

2022中国国民健康睡眠白皮书》指出:近3/4受访者曾有睡眠困扰,入睡困难成头号问题。

2023中国睡眠大数据中心发布了一份数据,报告显示,中国人平均睡眠时间为7.23小时,但睡眠质量普遍较低,睡眠障碍的比例高达38.2%

19~35 岁青中年人群是睡眠障碍的高发人群,年轻人的平均睡眠时间仅 7 个小时左右,甚至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减少,超过四成的年轻人熬夜到凌晨才睡觉。

睡眠问题,成为了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而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朋友们更是深受其扰……


案例分享

医生,我感觉我现在的情绪就像过山车,忽上忽下的。有时非常emo,莫名其妙就流眼泪,想着自己和这个糟糕的世界一起消失算了;有时好像突然也会感觉世界太美好了,我一定可以考上最好的高中让大家看到学渣的逆袭!

同在诊室里小欣(化名)的爸爸则向医生抱怨:自己原本内敛的儿子升入初三后开始变得喜怒无常,难以沟通。之前学校老师打电话投诉过多次,说儿子上课时间就睡觉,有时甚至上午的课也看不见人,一找发现儿子在宿舍呼呼大睡。批评他不让他熬夜,他居然一句:

我也控制不了,就是晚上睡不着,早上起不来……” 

医生,你说这气人不气人,现在学校建议来你们这边咨询一下再回去学校,您看这是怎么回事呢?”  

以上场景在精神(心理)科时有发生。

在对小欣和爸爸进一步了解询问病史后,医生发现小欣具备双相障碍典型的双极性波动性的特征,在完善检查和评估之后,医生认为小欣这是伴有睡眠-觉醒时相延迟障碍的的双相障碍

给小欣爸爸详细解释了情况,并取得了家人的理解与支持之后,医生为小欣制定了相应的治疗方案。在一段时间规律的治疗后小欣逐步恢复了规律的作息,继续回到学校完成学业。  


关于双相障碍

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BD)是以躁狂和抑郁交替、循环发作为临床特征的一组常见的疾病。

它常常起病于青少年,典型表现为情绪的喜怒无常、忽上忽下。由于此期的双相障碍往往具有青春期叛逆期特点,因此很多家长将其视作叛逆期、不懂事。进而延误治疗。

而身处疾病泥淖的患者自身,虽常有调侃自己为过山车玩家,但也难以自控,痛苦不堪。

作为一类不可忽视的慢性疾病,它的威力不可小觑,常带给患者及家庭重重一击。


事实上,双相情感障碍作为一组异质性很大的心境障碍,临床表现除了以交替出现(轻)躁狂和抑郁发作外,还常常伴有昼夜节律睡眠-觉醒时相障碍,其中尤以睡眠-觉醒时相延迟障碍(delayed sleep-wake phase disorder DSWPD最为常见。在临床上,由于睡眠节律的改变而导致患者出现与学校、社会生活等要求的节律难以同步的情况,从而难以维持现有学业、工作等。

所谓DSWPD,可以理解为一种明显的夜猫子昼夜偏好,患者无法遵照一份符合个人、职业或学业义务的睡眠时间表,其日常就寝及起床时间显著晚于常规或所期望的时间。相对于上学或工作时夜间获取充足睡眠所需的常规时间或社会认可时间,此类患者的就寝时间通常晚了至少2小时。

回顾前文,在小欣爸爸的视角中,对于儿子的改变最为直观的观察就是其熬夜行为严重以至于影响学业,即其DSWPD症状。

通常认为,DSWPD的发生与年龄相关,睡眠时相延迟多发生于童年晚期和青少年期,而典型的DSWPD则多起病于青少年期


如何判断 DSWPD

事实上,青少年作为双相障碍的高发年龄段,身为家属,需警惕子女突然出现的与既往判若两人的行为是否是双相障碍所致,而既往双相障碍患者则需警惕是否共病睡眠-觉醒时相延迟障碍(DSWPD)。

根据国际睡眠障碍分类第3(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Sleep Disorders third edition ICSD-3)规定,DSWPD的诊断标准为以下5[1]

主要睡眠周期相对于预期或要求的睡眠及觉醒时间显著延迟,表现为患者或其照料者长期或反复抱怨其不能在预期时间或要求时间入睡和早上难以清醒。

症状存在至少3个月。

当允许患者任意选择自己的时间表时,他们的睡眠质量和持续时间会改善,变得与年龄相符,并且仍然维持一个24小时的睡眠-觉醒时相延迟模式。

至少7(14日更好)的睡眠日志和(有条件时)体动记录仪监测显示习惯性睡眠周期延迟。这一监测中必须包括工作日或学习日以及休息日。

当前存在的其他睡眠障碍、躯体或神经系统疾病、精神障碍、药物使用和物质使用障碍均不能更好地解释这一睡眠障碍。

临床诊治过程中需专业医师结合相关评估进行判断。不可随意对号入座、擅自服药。

若您自觉或意识到家属朋友具有情绪不稳、睡眠问题等异常,请尽快寻求专业医师意见。  


为什么需要判断 DSWPD

研究表明,伴有DSWPD的双相情感障碍,在临床特征上与不伴有DSWPD的双相障碍具有很多不同之处

与不伴有DSWPDBD患者相比,伴有DSWPD的双相障碍患者

更年轻、

发病年龄更早、

既往抑郁和躁狂发作更多、

快速循环率更高、

自杀企图更强、

更有可能共病焦虑和物质使用障碍、

病情更严重、

不健康进食行为发生率更高

……

目前为止,对双相障碍的病因仍在积极探索。即使在引入了生理-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等方法后治疗仍存在难度。因此越早发现、越早诊断,越早干预,治疗效果会越好。

我们再回到门诊小欣的场景,家长以及自身都需要对于双相情感障碍的睡眠节律及DSWPD有更多正确认识。


若您想了解自己是否可能存在睡眠-觉醒时相延迟等节律紊乱问题,可以填写下列匿名筛查问卷,填写完毕后,问卷将反馈给您筛查结果。

image-20230526172050-1

专家简介

image-20230526172059-2

甘照宇,拉斯维加斯lswjs0567官方网站精神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情感障碍专科副主任

长期致力于双相情感障碍的早期识别、早期诊断以及治疗方案优化的临床研究。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基于抑郁发作临床特征鉴别单、双相抑郁的诊断理念,研发了一套新的有助于提高双相障碍诊断效能的半结构式临床访谈方法。崇尚处方的简洁之美擅长以单一用药治疗双相障碍与其他精神障碍的复杂共病体。  

现任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双相障碍研究协作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五届委员会双相及相关障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再生与修复专业委员会情感障碍与神经再生学组委员兼秘书、广东省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第九届委员会双相障碍学组副组长、广东省科普专家、广州科普名师、广东省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专家。

门诊时间:周一、周五上午、周二、周四下午


参考文献:

[1] Sateia M J.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sleep disorders-third edition: highlights and modifications[J/OL]. Chest, 2014, 146(5): 1387-1394. DOI:10.1378/chest.14-0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