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赴塞尔维亚抗疫82天
【我的抗疫故事】
今年3月21日,我们援塞抗疫医疗专家组一行6人接受国家的委派到达塞尔维亚,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国防部长武林、卫生部长隆查尔、中国驻塞尔维亚大使馆陈波大使等到机场迎接,我们深受感动,也倍感责任重大。在塞尔维亚抗疫的82天里,我们的足迹遍布塞尔维亚有疫情的每一个角落。武契奇总统称赞我们“以不可思议的勤奋和奉献精神,对塞尔维亚疫情控制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4月3日,在从北部城市基金达回到贝尔格莱德的路上,接到大使馆要我们协助救治华人的微信:有华人咳嗽,发热两周不退,同居住的4人也陆续出现类似的症状。我们建议尽快到当地定点门诊进行检查。由于早期塞尔维亚的检测能力不足,核酸结果需要3至5天才能出,接诊医生就让病人回去等候。但是,大使馆工作人员传给我们的其他检查结果提示一名患者已经处于重症,接近危重症状态,我们认为,必须马上联系救护车把患者送到当地定点医院抢救治疗,如果晚一天,后果不堪设想。联想到早期塞尔维亚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多、病死率高的现象,我意识到要让塞尔维亚的同行认识到“早期预警、早期干预”的重要性。于是,我写信给了塞尔维亚负责临床救治的首席专家斯科瓦诺维奇教授,说出了我的担忧,并建议尽快召集一线救治专家一起来讨论,对如何早期发现患者重症化、如何进行早期干预,分享了中国的经验,这为完善塞国危重症救治体系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我们回国前,塞尔维亚不仅基本控制了疫情,而且危重症患者的比例和病死率在欧洲乃至全球都是非常低的2%左右。
在疫情暴发早期,塞尔维亚医护人员感染的比例还是比较高的。Dragisa MIsovic医院是当时贝尔格莱德市收治新冠肺炎患者最多的医疗机构,也是我们到塞尔维亚后走访的第一家定点医院。为了弄清医护感染率高的原因,我和同行的郭禹标教授决定到ICU病房去看看,发现病房没有缓冲区,这让我倒吸一口凉气。很庆幸,早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不然随着病人的增多,会导致更多医护人员的感染。正好那天是该院院长陪着我们进去的,我们便督促他们尽快整改和上报相关主管部门对所有定点医院进行检查。过了两天,我们到了北部城市诺维萨德,实地考察定点医院后也让我很吃惊,整个传染病大楼医护人员和患者共用一个通道,当时心里有些着急,让他们尽快整改。在回国前我们再次走访诺维萨德,院长送给我他们医院的白大褂,她说:“我们把你当作我们医院的医生,我们随时欢迎你。”
在这82天里,我们走访了22个疫情严重的城市、84家卫生医疗机构,进行了25场培训、103次技术指导,与塞尔维亚政府和专家们一道,共同搭建了抗击新冠肺炎的防控体系和救治体系。哪里有疫情,我们就会出现在哪里,进行调研、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协助当地尽快战胜疫情。
(本报记者吴春燕 本报通讯员周晋安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