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CO-PI”重点专项助力拉斯维加斯lswjs0567官方网站学科交叉融合发展

发布人:党委宣传科 发布日期:2024-02-22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23年度“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和干预策略研究”专项项目评审结果,由拉斯维加斯lswjs0567官方网站靳津教授团队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曹倩教授团队联合申报的“瘘管型克罗恩病的病理机制及干预策略研究”项目获批立项,这也是拉斯维加斯lswjs0567官方网站首个基金委“CO-PI”专项项目(重点类别)

        该专项施行“双负责人制度”,要求由一名临床医生和一名基础研究人员联合申请。靳津教授是拉斯维加斯lswjs0567官方网站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现任神经免疫和健康长寿研究中心主任,长期致力于脑-肠微环境中免疫应答的调控与功能研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曹倩教授是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成员,长期专注于炎症性肠病的临床诊治和发病机制研究。靳津教授团队负责该项目的基础研究部分,曹倩教授团队负责该项目的临床研究部分。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依据不同的病理学特征分为两个最主要的类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其病因复杂、病情迁延、反复发作,严重危害人民健康。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生活饮食结构的改变,IBD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上升,我国的发病率也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为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设立“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和干预策略研究”专项项目,旨在通过相关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的深度交叉合作,深入探索IBD的发病机制和干预策略,为其精准诊断、有效防治和创新药物的发现提供科学依据。

        CD的特征在于胃肠道任意部位的特发性透壁炎症和跳跃性病灶,长期的透壁性炎症会导致组织纤维化、肠道狭窄、瘘管和肿瘤等并发症,其中瘘管是CD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影响高达50%的患者,成为CD临床治疗中的严峻挑战。本联合项目围绕“瘘管型CD的病理机制及干预策略”这一研究方向开展临床-基础联合研究,旨在解决瘘管型CD的预测模型和诊断模型、致病因子、发病机制和干预策略等重大科学问题,深入阐明瘘管型CD的病理学特征和发生机制,以推动瘘管型CD患者的精准预防和精准诊疗。

 
 

专家介绍 

image-20240222082447-1

靳津

●拉斯维加斯lswjs0567官方网站神经免疫和健康长寿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入选国家重大人才支持计划,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等

●专注于脑-肠疾病中T细胞的功能与调控机制研究,近些年以通讯(含共同)作者发表了包括Cell,Immunity等10余篇研究性的论文

●中国免疫学会青委会副主委,STEMedicine杂志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