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力量“海秀”来自这个充满战斗力的党支部!

发布人:高级管理员 发布日期:2020-02-28

支部里的新鲜血液,他们有着年轻一代该有的模样


       最近,与央视记者在病房的一番对话,让95后护士朱海秀登上了热搜,她瞒着家人到抗“疫”一线,一句“我不想哭,护目镜会花,就做不了事了”让无数人感动。

       1997年出生的朱海秀,是一名内科ICU护士,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刚毕业工作半年多的她,在除夕夜义无反顾报名驰援武汉。内科ICU护士长李铁花回忆:“当时医院接到上级通知,需抽调15名护士支援武汉。得知最前线急需重症监护室护士时,海秀第一个报了名,她说她不仅是医务工作者,还是一名共产党员。”

 

朱海秀

 

        “无论是工作能力、沟通能力、团队意识,还是身体和心理素质都很强,我们认为海秀完全可以胜任抗疫一线的工作。”经过科室与医院的慎重挑选,朱海秀成为拉斯维加斯lswjs0567官方网站首批支援湖北疫情防控医疗队23名队员中年龄最小的一员,在除夕奔赴武汉。 

       “乐观开朗,虽然年纪小,但处事落落大方”“还没见到人,就先听到她的笑声”“总是积极向上,充满着正能量” “说话直爽,做事干脆利落,风风火火”都是同事们对朱海秀的印象。 

       工作中,科室领导和同事对海秀的评价是“优秀”。李铁花护士长说:“小姑娘吃苦耐劳、有韧性,悟性高、掌握东西快,还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当时选她,也是觉得她比较灵活,适应能力强”,内科ICU主任吴本权说,“海秀那又黑又重的‘熊猫眼’让人心疼,小姑娘的精神也让人钦佩。”

 

胡吉祥

 

       吴本权主任介绍,首批支援武汉医疗队中,科室派出了两名护理人员,除了朱海秀,还有一名“大男孩”胡吉祥。 

        “吉祥是紧接着海秀报名的”,吴本权说,“平时看他话不多,但总是任劳任怨,作为男孩子在体力上也更有优势。重症病房有不少重活累活,他总会主动承担。” 

       胡吉祥同样是一名90后,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考虑到海秀年龄小,吉祥能像大哥哥一样照顾她,派他一同去支援武汉,让人更放心。”在同事们心中,朱海秀、胡吉祥等都有着年轻一代的特质和闪光点。

 

 

精锐尽出,派出援鄂医疗队员最多的支部

 

       朱海秀和胡吉祥所在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党支部在此次疫情中派出了两批共19名医护人员、包括9名党员支援武汉前线,是拉斯维加斯lswjs0567官方网站派出医疗队员人数最多的支部。 

       党支部书记、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张天托说,如果海秀代表的是支部里的年轻力量与新鲜血液,那么支部中还有一批“中坚”力量,“70后”周宇麒、李洪涛,“80后”冯定云、黄育波既是呼吸内科专家骨干,也是共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他们在第一时间报名并作为首批医疗队队员支援武汉。

 

1月27日,呼吸与重症医学科四位医生工作前合影打气

 

       十七年前,张天托曾作为医疗专家组成员参与“非典”患者的救治并荣立广东省抗击非典一等功,十七年后,他希望再次深入抗疫一线。考虑到后方作战需要这名省级专家担当“大脑”,原本已报名的张天托最终驻守指导省内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工作。

 

援助武汉前,在发热门诊工作的周宇麒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周宇麒临危受命,担当重任。接到组织号召时,他正在珠海参与病例会诊,在此之前,他主动请缨负责岭南医院的发热门诊工作。除夕当天,周宇麒再次请战,作为首批支援武汉医疗队队长、临时党支部书记在除夕夜率队驰援武汉。 

       今年50岁的呼吸内科李洪涛主任医师有26年的党龄,拥有“抗非”经验的他第一个向支部书记张天托报名,在武汉一线八小时不喝水、不吃饭、不上厕所,新收病人、开医嘱,精气神完全不输其他年轻人。 

       “西藏高原都回来了,武汉怕什么!”出征之时,呼吸内科主治医师冯定云在朋友圈留下这样一句宣言。2018年他曾在海拔4600米的西藏岗巴县人民医院克服重重困难执行援藏任务3个月,如今又成为抗疫先锋。 

       出发前往武汉之前,呼吸内科主治医师黄育波刚值完夜班,二话不说赶来与医疗队汇合,同事们评价“低调内敛、热心实在”“做事干练、沉着淡定”。 

       萝岗呼吸内科90后护士李诗羿虽不是党员,也义无反顾报名加入首批医疗队,坚强又感性的她在前方用动人的笔触写下不少珍贵的日记。

       呼吸内科李文娟、罗小云、罗英华、吴燕珊、孔婷婷、唐慧典,内科ICU王兰兰、陈时苏、唐俊斌、杨思慧、周艳玲、李萧萧则加入了拉斯维加斯lswjs0567官方网站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他们的出生年份集中于1990年前后,还有不少95后,其中李文娟、罗小云、王兰兰、杨思慧都是中共党员。

 

2月9日,内科ICU主任吴本权(左一)、副主任王艳红(右二)、护士长李铁花(右三)为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送行

 

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内科ICU王兰兰、唐俊斌、李萧萧、杨思慧、周艳玲、陈时苏(从左到右)

 

呼吸内科罗小云(左一)、吴燕珊(左三)、罗英华(右四)、唐慧典(右三)、李文娟(右二)、孔婷婷(右一)抵达武汉时与首批医疗队队长周宇麒、原呼吸内科同事胡晨合影

 

       第一批医疗队报名时,几人都先后报了名,但因为名额等综合因素,没有入选,第三批报名时他们再次主动请缨。 

       李萧萧一心想去支援武汉,得知没有入选后曾让护士长李铁花帮忙与护理部沟通。临出发时,有队员身体状况不佳,李萧萧最终得以加入医疗队。

 

李萧萧工作中(同济医院隔离病房)

 

       首批医疗队出征时,罗英华从老家拼命赶回广州,可惜没来得及赶上,此后如愿加入第三批医疗队。 

       呼吸内科主治医师李文娟先后两次报名,支部考虑尽量让男同志去前线,“第三批的时候科室的男同志全部都上前线了,也就派她前往支援。” 

       张天托与吴本权介绍,支部派出的呼吸内科医生以高年资、经验丰富的为主,护理团队则以体力充沛的年轻人为主,这样的搭配让团队在前线能够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平稳且有效地开展救治工作。 

       “尽管ICU派出的队员很年轻,但他们在思想和行动上都符合党员的标准,技术操作、抢救配合、仪器监测、患者病情观察与护理对他们来说更没有任何问题。”李铁花介绍,针对刚工作一到两年的95后护士,重症监护室有严格的培训和考核,“通过常态化的演练,保证每一个‘新兵’敢打敢上。”

 

周艳玲、陈时苏在同济医院隔离病房工作

 

       “工作性质决定我们必须高效配合完成所有的抢救”,内科ICU副主任王艳红告诉我们,ICU工作强度大,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和不分日夜的监护需要医护人员具备强大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同时对医护人员的操作水平、理论知识,观察力、随机应变能力都要求很高,“病人病情复杂、变化快,需要细致观察,迅速判断。”高强度的工作模式磨炼出一批“精兵强将”,王艳红相信所有队员都能出色完成任务。

 

王兰兰、唐俊斌工作中(同济医院隔离病房)

 

       吴本权主任强调,在ICU工作,经常需要给重症患者上无创呼吸机,甚至气管插管接有创呼吸机,还时常会收治有传染性的重症病人。此前救治禽流感和H7N9患者的经验,让团队对此类疾病的感染管控流程和救治过程较为熟悉。“新冠肺炎是一种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和禽流感、H7N9的防控过程是一致的,抢救则主要按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救治流程进行,呼吸内科的医生在这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而我们ICU的队员操作熟练、反应迅速,能在前线充分辅助医生救治患者。”

 


“我们是战无不胜的党支部,我们时刻准备着”

 

       疫情期间,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党支部及全体医护人员一如既往坚守着岗位,呼吸内科刘慧、黄静、内科ICU石云锋、罗进梅需要负责发热门诊的工作,同时监护重症患者;市级专家王艳红副主任被派驻至潮州市中心医院指导当地开展救治工作;省级专家张天托、吴本权等要参与区域内确诊/疑似病例会诊,疫情期间医院的管理、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建设,制定医院的应急预案,参加省市级卫健委的各类会议,接受相关部门的督查。 

       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在医院针对全院进行防控培训之前,内科ICU提前开展了相关培训,“熟悉流程的高年资护士带着年轻护士不断强化训练,充分掌握要领,大家在这一过程中对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有了正确的认知,不会因此而惧怕上战场。”

       正是对突发情况的常备不懈、常态化的紧急预案和抢救流程、丰富的救治经验、默契的团队协作,让这支队伍充满着战斗力。 


1月23日,天河院区重症监护室,内科ICU团队抢救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当天在场的医护人员分别为内科ICU主任吴本权、住院总张敬聪,护士陈亚星、程旺星、赵君杰、李梦丹、周芸、周来知

 

抢救成功后,患者十分感激,写下感谢话语

 

       1月22日晚,一名新冠肺炎患者因呼吸窘迫,从萝岗院区紧急转至天河院区隔离病房,患者高烧40度不退,心率93次/分,呼吸35次/分,血氧饱和度勉强维持在85%-89%。发病将近一个星期,病情有加重趋势,前去会诊的吴本权主任判断情况紧急,应立即送至ICU抢救。 

       负压层流病房准备、医护人员三级防护、重症监护室所有其他患者安全转运并妥善安置、新冠肺炎患者转入,一切准备妥当后,已是1月23日凌晨1点。在场的医护人员为重症患者接上高流氧治疗仪,患者情况逐渐稳定,随后立即制定治疗方案、对症施治。第二天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呼吸道症状好转,转危为安。 

       吴本权回忆,“当时看到几个护士穿戴防护服、口罩、眼罩、手套、鞋套,整个过程非常熟练。救治护理阶段,没有人舍弃患者,抢救措施得当,配合有条不紊,每个人都表现出一种训练有素的从容和淡定,我想这个团队无论上哪儿打仗,我都非常放心。” 

       “我们时刻关注着武汉的动态,也时刻准备着”,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党支部成员表示,作为后备力量,所有人会迅速响应援助需求,同时根据疫情需要,一旦本院有重症病人需要集中收治,全体呼吸内科与重症监护室的医护人员都会接受医院统一调配,“我们时刻临阵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