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援日记丨三院援武汉医疗队队员来信之八

发布人:高级管理员 发布日期:2020-02-01

---DIARY---


一线日记


01 

PICU护士张杨日记:

我的城市生病了,但我依然爱她 



      已经忘记了今天是初几,下班回来已是凌晨六点多,小姐妹们几个人拎着塑料袋(装上班穿的手术洗手服),走在寂寥空旷的街头,努力说些轻松的话题。生怕一句话,惹哭一路人。这种感觉,像极了平常和小可爱们逛街的样子。脑海里构思着心仪的画面,直奔目的地,卯足了劲儿,取得战利品。工作量大,经常奔走在病房里汗流浃背,感受自己心跳达到一百二。糟糕,是“心动”的感觉。调整呼吸,继续治疗。

      病房里的爹爹婆婆,吸着中大校友捐赠的制氧机,呼吸自由顺畅多了。八十二岁的老爹爹,有点顽固,不喜欢的事情坚决不做。扯掉心监、面罩,端坐位,镇定自若,不呻吟不叹息。多次沟通无果,尝试用不标准的武汉话沟通,或许是一份亲切感吧,效果还不错。爹爹伸着肿胀粗糙的手给我:“好姑娘,你给我打针吧,多谢你给我热饭,我都是一个人。”每次看着他倔强地迈着艰难的步伐去热饭,心如刀割。多么像我的爷爷,即使生病年迈也站立如松的背影,倔犟的小老头。
      下班前,我们洗手、脱衣,再洗手、脱帽……一轮下来,垃圾桶就堆满了。没有工人清理,都是段孟岐、郑小燕等护长自己动手清理、打包。
      十七年前,非典时期,我还在上小学,脑海里都是医务人员裹着口罩穿梭在病人之间的画面,遥远又熟悉。十七年后,我换身装,成了其中一员。在自己的城市里,看着倔强的老乡们,在疫情面前无助、彷徨,别是一番滋味涌上心头。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不知道疫情还会持续多久,只能做些分内的事情外,总是去安慰病人。“要加油,都会过去的,只要我们团结一心,积极配合治疗,很快会痊愈。”
      夜里安静得可怕,像要被吞噬掉,不留下一点痕迹。不,不是这样的,瞎想什么呢。阳光明媚,普照着万物生机。那是希望的光,天亮了,我们要沐浴着阳光,待到山花烂漫时,摘下口罩,去到武大看樱花;去户部巷吃各色美味小吃;去长江大桥下看游泳的男人女人们美好健康的肉体……
      世界那么大,还要去看看。带着希望穿过“寒流”,就是春天。武汉加油,我爱你,即使满目苍痍,我们会挺过去的!
稚嫩的儿子,刚满一岁,先生发来一段视频,一声声的“妈妈妈妈”鼓舞激励着我。对,妈妈要加油,大家安全了,我的小家也就安全了。不是什么英雄,但会护你平安,加油,我的城市!

张杨的孩子靠着奶声奶气的“妈妈妈妈”给她打气


02

感染科三区护士长郑丽花日记:

没有翻不过的山,没有跨不过的坎


      终于狠心一个人默默地左右两下一分钟不到把长头发剪了,本来准备年后好好地做一个时尚的染色烫发,一切都省了,上班更安全,感觉轻松了很多,浴室也没有那么多掉发了。



      来得匆忙,牙刷、毛巾、洗衣液、洗发水等都带了,唯独没有带牙膏,天天用着酒店小牙膏一丁点很不过瘾,上班经过唯一营业的一个便利店,桂丽护长说她想去买个洗发水,我说:“你有钱吗?”“没有。”“带手机了吗?” “也没有。”隔离区域穿防护服上班时间不能用手机,我们几乎都是裸奔过去医院,突然间感觉到身上一分钱没有的无奈,习惯以前只要有一个手机几乎可以走遍中国。幸好遇到中山二院的同事,借他手机买了一个牙膏,笑着跟他说晚上加你好友啊(转账还钱),不打不相识,竟然是我师出同门的师弟,真是缘分!暗想今晚上我牙膏一定要挤满整把牙刷好好享受一下。

      今天病房已然有序整洁很多。在没有医院后勤工人的情况下,整个病区包括病人、部分家属、医疗废物、更换后的防护用品等每天由护士打包十几袋医疗废物,每天两次(选择中午和凌晨治疗人员走动少的时间)消毒拖地走廊、办公区域、药疗室。



      我们还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家属和病人都很配合,每日两次用消毒湿巾擦拭床头柜、毎病房配拖把消毒水专用,减少交叉感染及病原体扩散。告诉病人及家属佩戴口罩及手卫生的重要性,提高大家的依从性。

      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团结人民群众全民参与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阻击战。这种信心不仅仅来自党中央、来自各级政府、来自医疗战线,也来自广大民众,因为这是一场特殊的人民战争。从疫情发生到现在,仅从网络报道和自媒体传播来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呈现众志成城的景象。中华民族具有历经坎坷和磨难而百战不挠的光荣传统,中国人民在任何大灾大难面前都能团结一心。
 

 03

呼吸内科李洪涛日记:

父亲写来“打油”诗,激励我前行


      本拟春节到深圳与父母团聚时,接到全院取消休假的通知,我立即决定单独留在广州,安排妻儿先行去了深圳。除夕下午看到张天托主任发出的驰援武汉通知,作为拉斯维加斯lswjs0567官方网站呼吸科主任医师,2003年曾参加过SARS战“疫”的老医生,具有26年党龄的党员,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面前,我责无旁贷,义不容辞。
 
      与妻子通了电话,她给予我理解和支持。因为父母都是70多岁,且有疾病的老人,我与妻子特别交待,不要告知父母,以免他们担心。
 
      驰援武汉所在的汉口医院呼吸科是抗击本次疫情的重点科室,复杂状况超乎之前预期。转交时呼吸科一线医生严重不足,我作为主任医师,除指导处理急危重肺炎患者外,甚至也重拾了多年前担任住院医生时所做的开医嘱、书写抢救记录等琐碎的日常工作,我从无抱怨和委屈。由于汉口医院呼吸科原来不是传染病区,转交时病房隔离消毒设备不完善,暴露风险很大,为此我力争规范穿隔离衣,但戴几层手套和穿厚厚的防护服后动作僵硬,我发现手指不灵活了,键盘打字不灵,导致开医嘱、书写记录都有很大困难,这些出乎意料之事,马上奔5的我在努力适应新环境。
 
      非常感谢医院和科室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和大力支持!我的三位在读研究生也在后方衷心祝福,甚至提出了捐赠物资的请求,我作为他们的导师深受感动!


来自研究生的支持

      非常感谢家庭成员的安慰和鼓励!一向不善言辞的儿子也给我电话鼓励!终究还是纸包不了火,我在抗“疫”前线之事,老父母还是知道了,他们非但没有责怪我,而是给予我很多安慰和鼓励,作为一位退休老教师,老父亲在家庭微信群中,即兴写一首“打油”诗,给我精神鼓励!
 
附:老父亲写的诗词

战疫情 
二零二零病魔盛,
众志成城战疫情。
一荆二楚排浊浪,
三院四杰逞英雄。
疫情防控阻击战,
神州驱瘟复清明。
冠状病毒何所惧,
白衣天使送寿星。


汉口医院呼吸病房

 


04

外科ICU护士张晓玲日记:

遇到“神仙”阿姨,三言两语就被撩哭


      隔离居住第六天,所以每天只有通过看手机时间,才能知道今天是几月几号。

      今天的班次是16:00-20:00。经过几天的接触,患者已经接受和熟悉我们了,在我们床边交接班时,常常会喊出我们的名字,虽然可能是看着防护服才能识别出来,但亲切的语气分明是我们和患者又近了一分。

      晚上,在我和海秀还有素桦清理治疗车时,一位患者家属小跑着来我们身边,手里拿着东西,起先,我以为他需要我们的帮助,问过之后才知道,原来是昨天我们为患者更换补液时,他看到我们的护目镜里有很多雾水,便带来了家里泳镜的防起雾的胶水,想要给我们,并说:“你们试试看,如果不行的话,我再帮你们想办法,不然你们眼睛看不见,打针的时候很容易扎到手啊。”因为工作中无法脱下防护镜,我们便收下了胶水答应阿叔,等下班了,我们就试试,我想,队友们的心一定同我一样,是暖的。

      今晚我们整队的工作在中二医院的梁成师兄的带领下配合地也越来越默契,大家分工合作,在交班前清理好自己的治疗车,用消毒湿纸巾擦拭,并将垃圾分类,丢弃至指定位置。虽然在广州我们自己的医院,这些都是由护工阿姨来做,但现在我们已经轻车熟路,并无怨言。因为院内感染都是小事做起,这些是为了患者,也是为了我们自身的防护。
 
      回到宿舍是21:30。推开门,好干净,瓶装水和拖鞋都整齐划一,工作的疲惫立马减半。我们广东省医疗队为了避免打扫的阿姨被我们交叉感染,决定统一每天每人将垃圾放置门口,等待阿姨统一收集。阿姨知道我没有洗衣盆,每天会在卫生间的洗脸池里洗衣服,打扫时会特意帮我在洗脸池里喷消毒水进行消毒。真的很细心 。这位从除夕夜就一直在保障我们住处卫生的阿姨。只知道她姓王,立马给阿姨发了短信感谢阿姨。我告诉阿姨,我很想记住她的名字。我觉得应该记住她。

      没几分钟收到了阿姨的回复:小玲子,阿姨只希望,你们广州市医疗救助团来的128号医务人员,平平安安地来,平平安安地回去!别无所求!谢谢你了,孩子!小玲,阿姨也非常感谢你对阿姨的尊重!如果,你真想记住阿姨,就请你,好好照顾好自己,是替你爹妈、以及你的那个他,照顾你自己!

      我这遇到的是什么神仙阿姨,三言两语就给我撩哭了。

      洗完澡和衣服,23:10给姐姐微信,因为我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做。我告诉她,我想写入党申请书。她说那很好啊,很快地就给我发视频请求,已是党员的姐姐教我入党申请书的格式、抬头、落款,并说字迹一定要清晰,入党是很严肃的事情。

      1月30日00:20,在夜深人静的武汉,在暖黄色的灯光下,我用随身携带的钢笔在A4纸上郑重地一个字一个字写下我的入党申请书。


 


05

神经内科护士胡兰云给亲友的信:

没敢和孩子视频,我怕自己会哭



各位亲友:

      大家好,来到汉口一周了,队员们还好,有些水土不服。知道大家都在牵挂着我们,感谢你们的关心和支持,也感谢你们的捐赠,物资慢慢地在集合,有些默默的好心人也给我们送了吃的,很感动!感恩大家!咱们一定能战胜病魔! 

      我们在汉口医院支援,刚进病房,看到彷徨的家属和痛苦的患者,我泪眼婆娑了:他们把生命交给了医生护士,眼中充满了迷茫和对生的渴望,他们受苦了! 

      虽然做好了艰辛的作战准备,但是还是被震撼了,由于医院本来医务人员有限,突然涌来这么多病人,她们先继累垮了不少人员,现在的病区杂乱无章、医疗设备落后,病区近80个病人,其中50多个病重,还有多个病危,病区的工作量非常大的,由于医疗设备条件太差,医护人员要联系、运送氧气瓶给病人使用,打针、观察病情、去药房取药、发药、监护、抽血、检查……甚至病人饮食也得护士下楼取,还有病区的清洁消毒工作,都要护士来完成。为了确保能持续战斗下去,大家要穿防护服、戴口罩,要频繁地用消毒剂洗手,脸上、手上已经面目全非,人手不足,省里来了三个院感的专家承担起医院的垃圾收集工作,三个检验科的同事负责我们生活的起居和医疗物品的搬运……

      下班回来,我会认真思考,怎样才能把工作做得更高效、更高质,第二次上班我就按照想好的思路把护站做了大的调整、做好标示,方便大家更高效地工作。同时,还接到了后方热心亲友捐赠,忙着处理捐赠事宜。 

      生活中,大家相互帮助,几个老大哥对大家关怀备至,他们有援藏、抗SARS经验,向冯定云医生学了很多知识。最让我欣慰的是我用乳汁缓解了一个姐妹手上的湿疹。

      来到这里一周了,爸妈是担心的,没敢和孩子视频,我怕自己会哭。昨晚突然接到家里的视频,没有任何准备。接通之后女儿看到我的那一瞬间,两岁三个月的女儿嘴里叫着妈妈哇哇大哭起来,她竟然学会了用手去擦眼泪,真的长大了…… 

      其实,我在这里工作之余,也非常担心远方的你们,我抽空会发一些注意事项告诉你们,也会尽力地帮助处在需要中的你们,你们说,要帮你们完成一个愿望:一定一定要我平平安安回去。我记住了,我会尽全力用专业知识护理好这里的病人,也尽全力平安回去,希望再见你们,你们也是毫发无损!
 

06

岭南医院综合ICU王妍丽日记:

我们都来自中大附属医院,我们都是兄弟姐妹


2月1日年初八

      很高兴分在A组,从1月28日开始我们正式分为七个小组进行四小时轮班制,我们A组12个,由郑小燕护长带领,拉斯维加斯lswjs0567官方网站七个+中山二院五个。

      一开始,大家都并不认识,也比较腼腆,都只是静静地干好自己手里的活,但小燕姐作为组长什么事情都做,质控、院感、安排每天分管病人,制定工作计划,科室物品分类放置,清理我们没来之前科室留下的垃圾等等。第一天跟着小燕姐上质控,真真正正感受到她多么辛苦,总想着自己多做一些,别人就可以少做一些。

      第二天第三天我都上药疗班,需要摆第二天的补液,全科八十个病人,哪怕每个病人只有两包补液,加起来也有160包了,何况很多重症患者每天五六包都不止,戴着护目镜的我用力想要看清那个小小输液卡上的字到底是什么药,我在想,这四个小时我怎么可能摆得完啊!甚至有一点崩溃。结果她们分管病人的同事们接完班后都跑来帮我一起摆药。除了我们三院的海秀、素桦、晓玲还有二院的林叶、思晴、芳娟、洁静,小小的治疗室虽然拥挤但大家有条不紊,不到两个钟所有药都摆完了。大家怕我忙不过来,又积极地把自己那组按点打的补液都加了。心里满满都感动。

      还有我们的丽花护长,因为汉口医院的电子系统较为复杂,电脑班要学习的东西很多,所以每天都主动接手电脑班,戴着厚重的护目镜每天盯着电脑也特别难受。但丽花姐还不止是干电脑班的活,还会帮忙给打不上针的同事打针,帮忙推氧气筒,帮忙上心电监护等等。

      桂丽老师每天把治疗车收拾得干干净净、带领我们清洁交班,在有限的条件里把它做到最好。我们这组还有一个男子汉,二院的梁成师兄,每次上班都自己担当大任,主动管理病重组,带领组里的姑娘,关注患者病情,给患者用药,脏活累活都抢着做。

      我们A组有太多太多让人感动的事情。我一开始还在想大家来自不同的医院和科室,磨合期会不会很长,但来了以后才知道,至少我们人情是暖的。

      昨天晚上上8p-0a,大家摆完补液后,林叶姐姐主动提来了两个大桶和拖把,接水泡消毒液,她和另一个二院的小姐姐拖了整个病区的走廊,我就把两个治疗室和护士站拖了一遍,病区的整洁卫生也是帮忙阻隔病毒传播的一种。

      大家从不懈怠。工作间隙,大家也一起聊聊天,互诉对家的思念和工作生活的日常。很快每人都熟悉了起来。其实我们并不会因为来自不同的医院而有隔阂,我们的医院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山大学附属医院。这是源自中大的情谊,我们是兄弟医院,我们都是兄弟姐妹。

      0点下班的时候大家轮流换好衣服,等每一个都好了以后,大家手拉着手,踏着武汉的月色,感受着清凉的夜风。走在回宾馆的路上。这是我们友情的开始,但永不会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