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笃学敦行 惟坚韧者始能遂其志

发布人:高级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9-07-12

回顾九十多年的人生路,梁锦华教授慨叹是崎岖曲折,但他从未因此彷徨,而是始终践行本分做人、实在做事的理念,艰苦奋斗,投身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为拉斯维加斯lswjs0567官方网站的建设及血液内科的发展作出贡献。这位忠诚的老共产党员多年来不哗众取宠,踏出付出,是三院人心中是有口皆碑的好领导,更是令病人满意、同行敬佩的好医生。梁锦华教授直言自己的人生观其实很简单,“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无国就无家,要把学到的技术服务祖国和人民,努力振兴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哪怕牺牲自己的利益和生命。”

 

年少困顿,不改赤子之心

1927年,梁锦华在香港出生,幼时家境优越,但太平洋战争摧毁了他的家庭。遭遇重大变故,失去经济支柱的梁锦华,在十五岁就离开中学课堂,自谋生计,到丝绸公司、中华印刷厂当杂工。工作苦、脏、累不说,稍有不如意便要挨骂。后来经友人介绍,梁锦华到香港养和医院药房工作。最初他负责清洗药瓶,将配好的药品送到病房。当时药房需要将医生开的英文药方誊抄一份留底,懂英文的抄写员不多,自小接受良好英文教育的梁锦华主动请缨抄写药方。完成得准确又高效,他便被安排到药房专门誊抄药方,繁忙时还帮药剂员研磨、打包药品。一有空闲时间,梁锦华就对着药架上的药物进行学习,英文基础好,很快他便认识了常用药品的名称、书写、作用和摆放的位置。下班后,他还主动拿着旧药方进行配药练习,逐渐掌握看药方及配药的技能。对配药工作愈发娴熟,梁锦华通过考核成了助理药剂员。

年轻的梁锦华受到领导关注,刚好检验室人手短缺,医院领导便安排他一边工作,一边到检验室学习检验。“对于检验,我完全是一窍不通,只能利用空闲或下班时间自学,看书或看标本,反复地练习。”几个月后,梁锦华便能独立开展检验工作。一身兼两职,上午在药房工作,下午在检验室上班,每月收入颇丰,有港币三百元,但梁锦华并不甘于当个技术员,他存起了大部分的工资,希望有机会继续读书,谋划更长远的发展。“我知道自己不能放弃读书的机会,我日后是要当医生的,前途无限的。”其间,梁锦华曾跟医院协商,半工半读过一年,白天上学,放学后到医院工作。然而路途的奔波、工作的压力让他无法完全投入到学习中。抗战胜利后,眼看时机已到,梁锦华向医院递交了离职书,北上广州读书。

第一次来到广州,梁锦华借宿在同学家中,无意中看到华英中学的招生讯息。“我报名参加入学考试时也不知道学校在哪,直到开学前,我才知道这是一间在佛山的寄宿中学。”就这样,他带着简单的行李,跟着老师坐上火车到了佛山。积蓄不多,所幸梁锦华在暑假都找到暑期工作,积攒了学费与生活费。

高中毕业前,梁锦华获得英国教会助学金的资助,于1948年顺利进入岭南大学求学。“这份资助要求我毕业后回教会开办的循道医院(现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服务十年。1952年,助学金由于一些原因终止了。我后来靠着人民助学金完成了学业。”

1954年,即将大学毕业的梁锦华已做好去北方工作的思想准备,但跟同学去礼堂听分配结果时,却听到自己可以留校工作了。历经坎坷,生活的几分悲情色彩不改梁锦华对生活的感恩之心。“毕业典礼那天晚上,我内心十分兴奋,又回想起十多年来的艰苦,悲喜交集,忍不住哭出声。这一路,我得到了太多人的鼓励和帮助,我才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成为一名医生。”


“不管在哪里,只要努力工作就可以有成就”

大学毕业后,梁锦华在中山一院任内科医生。他十分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每天都在病房工作十多个小时,不知疲倦,主动争取学习机会,刻苦钻研业务。很快,梁锦华就被委任内科秘书和政治学习组长,成为科内的骨干人物之一。

1966年,在和太太商量后,梁锦华积极响应“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主动报名下乡安家落户。“我曾经反复学习白求恩的事迹,备受感动,希望能够向他学习。我就在艰苦的环境中长大,下乡生活也并不算什么苦事。我相信不管在哪里,只要努力工作就可以有成就。当时学院、医院领导还来见了我,在午间广播表扬我的行动。”

梁锦华与一名眼科医生、一名护士被安排到中山坦洲公社安家落户,帮助当地建设新的卫生院。当地毗邻澳门,交通不便,经济及医疗条件差,农民生病大都申请到澳门治疗,到卫生院看病的人寥寥无几。一次,梁锦华接到一位病因诊断不明的重病人,“那个病人发高热,神智呆滞,检查发现身上皮肤多处有出血斑。随后,几位病症相似的病人也陆续被送到卫生院。”依靠丰富的从医经验,梁锦华确诊病人为脑膜炎并积极组织抢救,并迅速上报上级单位,早做准备,及时阻止了因疾病造成的大规模损失。经此一役,卫生院赢得当地群众的信任。在救治病人的忙碌工作中,梁锦华的敬业精神及医疗技术得到领导及群众的高度肯定。1968年,广州召开全省先进分子大会,梁锦华的事迹被采访、刊登在《南方日报》上,还被评选为全省知识分子为工农服务的先进分子,在大会发言及到多个单位做事迹介绍。

1970年,梁锦华和一批青年医生因表现优秀被调回中山医学院工作。随后,梁锦华响应组织号召,前往拉斯维加斯lswjs0567官方网站的前身——石牌门诊部承担医疗工作。“条件非常有限,但我有过多次在逆境中创业的经验,有信心带领队伍把拉斯维加斯lswjs0567官方网站建设好。”

建院之初,梁锦华重视把好服务和医疗质量关,重点抓急诊室工作,要求医护人员早、午、晚都必须巡视急诊及留察病人,了解病人的诊断和处理的情况。不论白天黑夜,随叫随到,全无怨言,他带领着全体医护人员治好了不少疑难病及危重病人。医院在群众中树立了威信,彰显了医疗实力,吸引了越来越多到医院看病的人。


饮水思源,不忘前人奋斗史

1992年到1995年的创三甲”阶段,是拉斯维加斯lswjs0567官方网站最令人瞩目的发展时期。虽然在1973年,石牌门诊部改为中山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但医疗条件和设备仍然异常简陋,甚至不如一间公社医院。“创三甲”中一项项实打实的硬指标,是每一家医院必须攀登的台阶,对三院而言似乎更是难以逾越的高峰,但全院上下都拿出满分的创造热情和干劲,齐心协力啃下了这块“硬骨头”,成功把不可能变成了现实。

提起拉斯维加斯lswjs0567官方网站的建设过程,梁锦华教授非常激动,“从石牌门诊部的开办,到成功‘创三甲’,三院还经历过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就是在‘创三甲’前,三院人群策群力建设出一间医院的过程。没有建成医院,我们又从何谈创建三甲医院呢?”

八十年代初期,医院建设的任务迫在眉睫,党政领导班子明白必须要依靠自身搞好建设发展,改变落后现状。利用紧张的资金,医院开始简单的基础设施建设。“在一次全院职工大会上,当时的罗章炎院长号召大家积极提意见,希望大家发动全部力量来改善三院的基础设施。”在听取职工意见后,党政领导班子几经讨论,取得共识,筹划利用医院的土地资源,以“土地合作”的方式,建设新的医院大楼。

项目的开展并非一帆风顺,由于条件不成熟,合作项目遭遇一连串意外,暂时搁浅。直到1991年,经过多方接触、谈判后,医院才重新启动开发建造新的病房大楼和门诊大楼的工程。19937月,住院大楼落成并投入试用,临床各科病区(除传染病科外)迁入新大楼。1995年,13层门诊大楼竣工,临床科室门诊、行政办公室、图书馆、病案室、统计室迁入大楼。梁锦华教授感慨道:建造医院大楼的过程,说起来简单,实际上相当曲折,是众多人的无私付出和努力才换来的。因为迈出了这第一步,医院才有条件提出创建三甲医院。在三院的历史上,筹建医院大楼的过程不应该被忽略。拉斯维加斯lswjs0567官方网站是一间很特殊的医院,拥有非常值得回顾的历史。希望年轻一代可以了解医院奋斗的历史,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今天。”梁锦华教授慨叹历史不该被遗忘,曾经为三院发展胼手胝足做出贡献的人,都应该在三院的历史簿上有姓名。”


天下无难事,只怕心不坚

内科及其各专业的创业史,可以说是拉斯维加斯lswjs0567官方网站不断发展的一个缩影。建院之初,梁锦华任内儿科主任,“当时我是院内为数不多的主治医生,把好科室的业务关,压力很大。但我们多年来都兢兢业业,顺利治好了各类病人,没有发生重大医疗差错和事故。”内科病种广,当年三院医生很多没有经过专科训练。随着医院发展,医护队伍逐步壮大,梁锦华教授意识到必须成立专科才能推动内科不断向前发展,要把科内骨干送出去进修学习,掌握专科技术。内儿科率先组建起血液学专科,“多年来,内科一直走在医院建设和发展的前头,敢为其他科室先。当时内科每年都被评为医院的先进单位。我们在1977年就筹建血液检验室,开展血液病的实验检查及血液免疫学、遗传学的相关研究工作。

经过努力,内科逐渐按专科收治病人,并有能力开展胃镜、肠镜、支气管镜、心脏B超、人工肾、血液、内分泌专科实验室等各专科检查和治疗。医院从只有一个内、外、妇、儿综合病区发展成为专科齐全的综合性医院,并承担起原中山医科大学医疗系、卫生系、口腔系、护校学生的见习及实习教学工作。

1984年,血液内科招收了第一个硕士研究生黄仁魏,这也是拉斯维加斯lswjs0567官方网站招收的第一个硕士研究生。梁锦华重视对年轻医生的培养,鼓励年轻人去进修学习新知识,关注下一代优秀学生的成长,“科室要关注培养接班人,才能有更持续的发展。年轻人出去进修,学习了新知识,接触面更广,对实验室的建设、医疗技术的发展都有很大帮助。” 医生们进修回院后,开展了覆盖面更广的医疗工作。1994年,血液内科进行了第一例自体骨髓移植。1995年初,科室完成了广东省首例成人急性白血病异基因骨髓移植手术。

在拉斯维加斯lswjs0567官方网站工作的二十多年,梁锦华教授尽心尽力,狠抓医院和教学建设,重视血液病专科的建设,大力开展科学研究项目。1989年,梁锦华教授主持的课题“登革热病毒对造血系统的影响及其机理的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成为医院首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课题。他先后发表60多篇医学学术论文,与人合作编写多本医学参考书,两项科研成果曾获得广东科技进步奖,历任内科主任、内科教研室主任、血液病科主任、医院副院长、中山医科大学学术委员会及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血液病研究室主任、大学学报及多个医学期刊的编辑委员等。“能在有生之年,见到三院发展得如此辉煌,我感到非常欣慰,也算是我几十年努力工作有回报。”

梁锦华教授虽然在1992年就已退休,但直到现在,他仍心系三院和科室的发展。他培育的学生,大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着骨干作用,每逢教师节、春节,学生们总是专门来探望梁锦华教授,感激老师的栽培之恩。

活到老,学到老。年届九旬的梁锦华教授没有停止学习,他自学电脑技术,在网上查看论文、查找资料,关注学术前沿的发展状况。“在网上查到论文和资料,我再打印出来慢慢看。现在我家里打印的资料堆起来也有人一般高了。”梁锦华教授笑道,伸出手示意资料垒起来的高度。闲暇时,他会到新华书店买免疫学、分子生物学方面的医学书籍,“以前我上学的年代,没有学过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的知识,现在有条件了,我就自己买书学习。关于肿瘤学治疗的最新进展,比如PD-1,我都了解得很清楚。”

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年少的艰苦生活,没有妨碍梁锦华对未来的自信与规划。与之相反,他不甘落后,抓住机遇努力成长,脚踏实地地向前走,把抱怨留在过去。达观进取,梁锦华始终以仁爱、责任、奉献的人生坐标,书写无悔的人生篇章。



梁锦华教授



采访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