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老师】老师正是我一直寻找的,日后想成为的那种医生——记我的导师赖维教授

发布人:高级管理员 发布日期:2020-12-16



       “时光的河入海流,终于我们分头走,没有个港口是永远的停留”毕业了,说不清是欣喜抑或苦涩。慢慢发现,生活真的和歌词写的一样,原先无数次的相遇,只是为了最后一句深深的道别。看到题目的瞬间,想起了很久以前看过的莫言老师的一篇同名文章,“这是一个被千万人写过还将被千万人写下去的题目。”不无例外地抱着感恩之心,我想用这最后的致谢,记录下有关我的老师——赖维教授的点点滴滴。


        现在想想,那好像已经是好久以前的事了。大概是四、五年的夏天,那时的我见习刚刚开始,某日我由带教师兄带领,进入皮肤科各个教授的诊室跟诊。那时我还不知道诊室正中坐着的那个中年男人,正是传闻中享誉国内的知名皮肤科专家赖维教授,在那个懵懵懂懂的年龄我也常常听说他是学校有名的专家但从未谋面,突然间有了这个机会面对面的倾听他的言谈,我竟有了莫名的紧张和恐慌,这对一个刚刚走出校园不久的我来说,实在波澜太大,内心被不安和兴奋包裹着。那个时候,说他是自己心目中的偶像是传奇式的人物,实在没有半点的夸大其词。
       那时的老师正值壮年,肤白发茂,一双明眸透着睿智的光芒,严谨细致的临床思维、亲切温和的笑容是他独有的风采。他在诊室讲着有关痤疮病人平时服药的注意事项,我却在一旁默默沉入对他的向往与崇敬之中。就这么无意间的一场邂逅,我我们师生的缘分也于此开始。当时我便默默下定决心,未来的路,要以老师为标杆,他正是我一直寻找的,日后想成为的那种医生。


       随后不久的保研申请,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三院皮肤科。再次走进老师的诊室,我可以说是十足的傻里傻气,表现得十分拘谨,他也大概忘了我这数月前曾跟过他门诊的小透明。“老师您好,我是今年中山医保研的学生,我想申请当您的学生,这是我的简历。”那时的他亲切随和,“坐吧,我们看完病人再聊……”

慢慢走近老师的生活,他平日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手机里的备忘录满满当当都是行程安排,门诊、病房、开会、讲课……精力充沛得完全不像是年近花甲的中年人。真正和我们学生相处的时光其实并不多,现在想想,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组会了。我们的组会可谓是别开生面,比起实验数据和结果,老师更看重我们科研思维的培养,他会让我们逐一讲述对自己课题的想法、遇到的问题等等,然后慢慢点评,也常常和我们分享他过去的学习经历。我常常在老师的讲述中迷失着自己。在此之前,我总认为他们这些专家教授应该是可望而不可及的,高高在上或难以亲近更别说攀谈。没想到在后来与老师相处的每一个日子里,却让我感受到了太多的亲切和率真。这种和蔼友善常常让我忘记了他们的身份。我一边为自己的偶遇庆幸,一边也常常为自己的无能而懊恼。

读研期间迷惘不少,我不是那种擅长倾诉的人,习惯自己默默弥合所有的不快。所幸这三年间得到老师的指导,记得刚进实验室那会,我几乎可以说是各种实验技能一窍不通,老师也从未曾因为进度缓慢训斥过我,他对我的评价也常常正面地让我怀疑自己。三年的时间转瞬即逝,但是那些挑灯修改国自然标书的深夜、为课题设计精益求精、不断求新的组会、跟随老师门诊学习到的新病种、为留学日本与顺天堂大学小川教授共进午宴、回到老师家乡带着我们见到的山川果园、潺潺溪流、老师手里抓给我的一把花生、培养本上给我写的每一句评语,至今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酷夏的暴雨仍没完没了的敲打着这个世界,我复杂的心情一如这多变的天气。硕士研究生的生活已然结束,但这又是一个新的开始,我不再把求学的每一个旅途,当做提升学历的一段铺满荆棘的道路,而是将它当成望向世界的小洞与小窗。我想,这些都与我三年间接受的教育有着莫大的关系。生命中,总有那么一些人、一些事,无需刻意去记住,但却永远也不会忘掉,就像被镌刻在心,就算不去碰触,也总会想起。感谢赖老师的知遇之恩,感谢老师三年间的敦敦教导,感谢老师在学习、生活上对我的关心照顾和无私奉献。老师再见了,往后的生活,祝您身体健康,桃李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