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斯维加斯lswjs0567官方网站肝脏外科暨肝脏移植中心简介
拉斯维加斯lswjs0567官方网站肝脏外科暨肝脏移植中心成立于2003年,是我国华南地区最大的肝脏移植中心,是教育部国家临床重点学科(普通外科)和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器官移植科)的主要部分,也是国家卫健委肝移植医师资格培训基地。通过多年努力,本中心已成为专业特色明显、国内一流的肝脏外科临床、教学与研究中心。
团队在学科带头人陈规划教授、杨杨教授的带领下,创造了多项亚州和国内记录:亚州首例肝肾联合移植、亚洲最高全球第二高龄患者肝移植、国内首例肝小肠联合移植、国内首例肝衰竭孕产妇肝移植、国内最小年龄(25天)供肝(100g)的全肝移植、国内首例儿童供肝“一肝两受”劈离减体积儿童肝移植、全球最高年龄受体(82岁)劈离式肝移植、华南首例存活时间最长的儿童肝移植、华南首例跨血型儿童亲体肝移植、华南首例全内脏转位儿童劈离式肝移植等多项纪录。陈规划教授首创腔静脉整形的改良背驼式肝移植术式在我国多家肝移植中心示范推广应用,已逐步成为我国多数肝移植中心的常规术式。
目前学科共4个病区(包括专科ICU),开放床位100余张。现已累计完成各类肝移植手术3000余例,例数和疗效均位居全国前列。此外,普通肝脏外科每年完成四级手术超过900台,常规开展腹腔镜/机器人肝切除、肝门部胆管癌根治、胰十二指肠切除等复杂手术。年肝癌切除手术超过600例,微创手术比例超过60%,位居全国一流水平。目前已形成了以“重症受体肝移植”、“肝癌肝移植”、“儿童/劈离式肝移植”、“利于干细胞治疗肝移植难治性并发症”、“腹腔镜/机器人精准肝切除”、“肝癌个体化综合治疗”等为代表的专科特色。
科室技术力量雄厚,医生均有博士学位,国家级学术团体副主任委员以上共6人,常委10人,委员8人;省部学术团体主任委员2人,副主任委员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1人。团队获得了我国肝脏移植领域较早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年),获得8项省部级一等奖和2项二等奖,是我国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最多的肝脏外科暨肝移植团队之一。
团队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项目15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超1亿元。发表科技论文500余篇,其中SCI论文200余篇,包括Cell、Nature Communication、Hepatology、journal of Hepatology、Cancer Research、Cell Research、Clinical Cancer Research、The British Medical Journal等一系列权威期刊论文,出版了《肝脏肿瘤外科学》、《消化外科手术图谱》、《肝脏移植病学》、《腹部器官移植手术学》、《肝脏移植麻醉学》等多本肝脏外科、肝移植相关专著。牵头制定了《肝切除术后加速康复中国专家共识》、《劈离式肝移植专家共识》、《成人慢加急性肝衰竭肝移植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中国大陆地区肝移植术后缺血性胆道病变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加速康复外科优化重型肝炎肝移植围手术期管理临床实践专家共识》等多个专家共识。
学科牵头成立了广东省肝脏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器官移植研究中心、广东省移植医学工程实验室、广东省/广州市干细胞技术临床转化基地、中山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广东省肝脏疾病生物治疗临床转化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等研究和实验平台。
中心创办了领域内的品牌期刊《器官移植》、《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均为核心期刊,且多次获得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称号,英文期刊《Liver Research》已被Pubmed收录。中心每年均举办国家级学习班和培训班。已成功举办12届的“羊城肝脏移植高峰论坛”是我国肝移植领域最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品牌论坛,有力的推动了国内外肝移植领域的合作,促进我国肝脏移植技术的进步。
学科特色
1、重症患者肝移植:重症患者肝移植围手术期死亡率较高,团队通过早期血液净化、人工肝支持、围手术期预防性器官保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个体化康复以及基于病房单元医疗质量与安全的科学化管理,有效降低了围手术期死亡率,重症患者术后1年存活率从60%提高到90%以上,5年生存率从50%以下提高到80%以上。团队牵头制定了《成人慢加急性肝衰竭肝移植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加速康复外科优化重型肝炎肝移植围手术期管理临床实践专家共识》,重症肝炎肝移植的系列研究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
2、肝癌肝移植:肝癌肝移植术后肝癌复发/转移严重影响肝移植术后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团队通过肝癌复发风险个体化预测、术前桥接/降期综合治疗、术后无激素免疫抑制方案等防治策略,制定出了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肝移植术后肝癌复发等综合治疗措施,将肝癌肝移植的5年生存率从不足40%提高到60%。肝癌肝移植的系列研究荣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华夏医学科技二等奖1项。
3、儿童/劈离式肝移植:华南地区是儿童先天性胆道闭锁的高发地区。为解决儿童肝移植供肝来源短缺的难题,团队作为国内开展劈离式肝移植例数最多技术最成熟的肝移植中心,率先建立了可推广的劈离式肝移植关键技术体系,牵头制定了国内首部劈离式肝移植专家共识,成立华南地区劈离式肝移植联盟,显著提高了儿童先天性胆道闭锁肝移植的长期生存率,其疗效已达传统亲体肝移植水平。
4、利用干细胞治疗肝脏移植术后难治性并发症:肝移植术后难治性并发症包括激素抵抗性急性排斥反应、缺血性胆管炎、移植物抗宿主病等,这些并发症是导致移植肝丢失的主要原因。团队首先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利用超声造影的方法早期诊断肝移植术后缺血型胆管炎,同时利用间充质干细胞(MSC)的免疫调节、促进修复等生物学特性,在国际上首次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揭示MSC在ABO血型不符肝移植的应用可以降低术后严重感染和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率;国际上首次报道利用MSC成功逆转激素抵抗性急性排斥反应和治疗肝移植术后缺血性胆管炎。在大量临床研究基础上,牵头制定了我国首部肝移植后缺血性胆道病变诊断及治疗的专家共识。
5、腹腔镜/机器人精准肝切除:精准肝切除旨在追求彻底清除目标病灶的同时,确保剩余肝脏解剖结构的完整和功能性体积最大化,最大限度控制手术出血和全身性创伤侵袭,最终使手术患者获得最佳康复效果。团队将精准肝切除的理念与腹腔镜/机器人手术技术相结合,形成了利用腹腔镜/机器人精准肝切除治疗肝癌的专科特色。
术前在传统肝功能检测的基础上联合吲哚菁绿排泄实验、肝脏体积测定对肝切除安全限量进行个体化评估。采用三维可视化技术结合流域分析,清晰地呈现肿瘤与肝脏脉管系统的空间关系及受累情况,精确评估目标病灶范围。术中结合荧光染色、腔镜超声技术可视化使目标切除肝脏,有效控制术中出血,减轻组织损伤。术后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优化围手术期处理,减少手术后应激,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用。
目前,我科常规开展腹腔镜/机器人左/右半肝切除术、解剖性肝段切除术、联合肝段切除术,肝尾叶切除术、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等复杂肝脏外科手术。在我科每年完成的900余台四级手术中,肝癌切除手术超过600例,近70%为腹腔镜/机器人微创手术。此外,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腹腔镜胰体尾肿瘤切除术、腹腔镜脾切除术、腹腔镜双镜联合胆道取石术也是我科常规开展术式。
6、肝癌个体化综合治疗: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团队为提高肝癌远期疗效,组建了完善的肝癌规范化随访系统及专病数据库、生物样本库,进行了大量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建立了“患者为中心,以疾病为链条” 多学科诊疗(MDT)模式。该模式是以我科牵头,整合肝脏内科、放射科、介入科、超声介入科、肿瘤内科、放疗科、中医科,综合不同专业背景的专家意见为患者量身定做诊疗方案。
对于肿瘤可切除的患者,团队采用肝切除、肝移植等治疗手段,安全有效的达到肿瘤治愈。对于肿瘤负荷较大,术后高危复发风险的患者,团队建立了术前降期、术后辅助的新型治疗模式,有效降低了患者术后复发风险,提高手术疗效。
无法行手术切除的患者,其总体疗效明显劣于根治性治疗患者。团队采用个体化综合治疗,将部分不可切除的肝癌转化为可切除肝癌后进行手术根治治疗,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对于残留肝脏体积不足而无法接受手术切除的患者,目前可以采用门静脉栓塞、门静脉结扎联合肝实质分离的两步法切肝等方法,使患者健侧肝脏在短时间内增大,从而达到手术切除的要求。肿瘤过大,侵犯重要肝内管道结构的肿瘤患者,可采用局部治疗联合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使肿瘤缩小,从而获得手术切除的机会。对于晚期肝癌患者,团队开展了多项肝癌临床研究,探索新的治疗药物与模式,延迟患者远期生存时间,改善生活治疗。
7、器官保存新技术:供体器官进行体外冷保存是移植前的关键技术环节。研发可大幅度改善器官冷保存损伤的干预策略,对于建立器官冷保存新技术、缓解供体短缺和移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的问题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和临床转化价值。本团队近年基于冬眠机制研发新型器官保存液,已成功将供体器官冷保存时限延长了两倍以上。